许多罪犯都有孩子,犯罪背后是一个个支离破碎的家庭。罪犯最大的情感依赖是对孩子的思念和对家的渴望,把握住他们的内心世界,就能更好地引导他们积极向上向善。”漳州监狱民警陈恒健在一次“情景式”宣讲的教案扉页上这样写道。
这是触碰罪犯情感“软肋”的一次宣讲
在罪犯正课教育时间,陈恒健分享了自己参加孩子幼儿园主题家长会的经历。随后,他与罪犯一起观看视频,视频中孩子从三岁上幼儿园到小学、中学、大学,再到参加工作,一年难得回家一次,为父母和孩子能在一起相处的时间算了一笔总账。
“有多少时间我们能够陪伴孩子?”陈恒健向罪犯提出了问题:“你们因为违法失去了与家人共同生活的机会,心中最大的遗憾是什么?”
这一话题瞬间碰触了罪犯最脆弱的情感“软肋”,激荡起罪犯内心强烈的反响。民警抓住契机,引导罪犯从思想和灵魂深处反省自己因犯罪带给亲人的伤痛。
犯罪代价如此之大,悔过自新之路需要有多大的决心与坚持?
“孩子的成长过程无法复制。我因犯罪而错过了人生中陪伴孩子成长的最幸福时光,这是我一生的遗憾。”
“陈警官宣讲带入感很强,能瞬间让我产生对孩子的思念之情与愧疚之心,我儿子才3岁半,现在我与孩子见一面都难,这就是犯罪的代价。”
一次宣讲不仅击中了罪犯最柔软的内心之处,更激励了罪犯真诚忏悔的决心与勇气。党的二十大以来,漳州监狱创新罪犯政治思想教育模式,成立监区民警宣讲团,深入分监区宣讲点开展“互动式”“情景式”宣讲和“沉浸式”感悟。宣讲内容涵盖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教育以及罪犯政治思想、道德情操、传统文化、文艺娱乐等方面的教育学习。
监狱坚持在罪犯中开展“情景式”宣讲,每一堂课都结合教育特点,精心定制宣讲菜单,让宣讲既有理论高度,又有参与热度,还有情感温度,努力推动监狱对罪犯思想品格和道德情操的教育养正,赋予了罪犯正能量的教育效果。
赖冠华
2023年4月19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