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是漳州监狱的一名民警。在管理罪犯的过程中,我发现刚入监罪犯,大多数存在认罪态度不端正,情绪不稳定,对罪行认识不到位,把犯罪原因归咎于外部环境、客观原因等,认罪时遮遮掩掩,不肯坦承自己的罪行。成功转化罪犯,最主要的是让他们认罪到位。抓住这一环,就等于抓住了“牛鼻子”,可以起到“四两拨千斤”的作用。在对职务犯张某思想、态度转化和认罪的过程中,我对如何引导罪犯知罪认罪有了新的感悟。
01“风光”不再
张某从一名教师成长为一名正处级干部,在外人眼中可谓“风光”无限。他家庭幸福美满,还持有某矿业公司原始股,完全可以过上体面的衣食无忧的生活。工作四十年临近退休的他,也在憧憬退休后陪伴家人周游山水,享受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。然而,离退休仅一年多,张某因犯受贿罪,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,锒铛入狱,原本美好的梦想灰飞烟灭。
02迷茫不悟
2021年10月,张某由看守所转到漳州监狱服刑。面对森严的高墙,他不时哀叹自己命运多舛,感叹社会不公,“我参加工作四十余年,没有功劳也有苦劳,如今年近花甲要关在高墙里,万一身体不好该怎么办?家人的生活怎么办?”身份的转换让他难以适应,整天唉声叹气,怨天尤人,对监狱的管理规定及民警的管教产生抵触,认罪态度不端正,对自己所犯罪行避重就轻,遮遮掩掩。
03现身说法
张某到分监区服刑后,我调取他的档案资料,详细了解了他的情况。我深入开展谈心谈话,教育他要认清身份,面对现实,放下包袱,丢弃幻想。在对他的帮教过程中,我发现他心事重重,为自己的犯罪给家人带来的伤害感到深深自责,担心妻子生活不能回归正常,放心不下年迈体弱的父亲。我因势利导,采取包夹等措施,对他进行重点关注,与他坦诚沟通,用职务犯认罪悔罪、重获新生的案例来启发他,用感情联系、亲情帮教来感化他。他的心扉渐渐打开,与他的沟通交流也顺畅起来。
在我们的努力下,张某感悟到自己之前的态度和想法是错误的,他开始主动回顾自己思想蜕变过程、犯罪历程,剖析自己的犯罪原因及犯罪的危害。
在认罪活动中,张某认真撰写认罪书,自告奋勇现身说法,劝告他人从他身上汲取教训,不要重蹈覆辙。张某发自内心的认罪通过狱内电视台在全监播出,带动了罪犯认罪活动的开展。
04醒悟重生
“感谢民警的教导,让我有了一次洗刷罪恶的机会,在忏悔的途中有了一次对自我灵魂的救赎。”在一次认罪活动后,张某主动找到民警表达了自己的感谢。
如今的张某,积极参加习艺改造,工余时间参与文娱活动,组织同改读书、练书法、编写宣传板报。他经常主动与刚入监的同改聊天交谈,帮助他们认识罪行,劝导他们“把刑期当学期,把铁窗当寒窗”,不虚度年华、不碌碌无为,挤时间学文化、学技能、掌握一技之长,回归社会后尽快融入社会。
罪犯转化教育任重道远,不可能一蹴而就。面对形形色色的罪犯,面对繁重的改造任务,监狱民警的辛劳付出,能让罪犯脱胎换骨、重获新生,能换来清朗的社会环境,这也是无数监狱民警以饱满的激情投入监狱事业的动力所在。
作者:庄永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