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主页 > 新闻 > >

榕城碧水映初心,河小禹行践使命

2025-07-14 23:22 来源:福建新闻网 编辑:陈小小
 

        2025年7月,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赴福州市“河小禹”内河调研实践队以“榕禹同心护内河”为行动方向,结合专业所长开展内河生态保护系列实践活动,积极响应国家《“十四五”水安全保障规划》中“加强河湖水生态保护修复”的要求,以实际行动践行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理念,为福州内河治理贡献青春力量。

 

科学监测,夯实护河数据根基

        实践队针对福州内河水质状况,选取乌龙江、光明港等15个点位开展采水工作。队员们严格按照规范流程操作,在采样过程中精准记录各点位周边生态环境信息,为后续分析留存完整“生态档案”。7月3日至10日的实践间隙,队员们围绕首批采集的水样展开总氮、总磷、化学需氧量等关键指标的检测分析,每一组检测结果都承载着“用专业数据说话”的严谨。这些凝结着汗水的分析报告,将成为解析内河生态状况的“科学密码”,为治理决策提供扎实支撑。

 

走访民生,汇聚护水民间力量

        为了解内河治理的民生反馈,实践队深入沿岸社区,与居民面对面交流。在与内河周边居民的闲谈中捕捉水质变化的细微叙事,在商户的讲述里梳理护水习惯的养成历程,收集大家对治理工作的意见建议。这些带着生活温度的声音,如同涓涓细流汇入生态保护的江河,让“全民护水”从理念变为可感可知的行动共识。

 

 

科普宣讲,传播护河知识理念

        7月4日,实践队围绕“福州内河治理的前世今生”,用对比图展现从黑臭水体到清水绿廊的蜕变,解析“截污纳管”“生物净化”等技术原理。面对群众,队员们把“水体富营养化”通俗解释为“水里的‘营养过剩’”,用案例和互动问答打破专业壁垒;发放的《福州内河治理科普手册》图文并茂,生态知识与护水指南一目了然;互动竞答环节送出的“河小禹”卡通扇、钥匙扣,让生态理念在轻松氛围中悄悄扎根。

 

联动交流,共商护河协作路径

        宣讲活动后,实践队与乌龙江公园管理处展开座谈。管理处负责人细数“每日三巡”的管护制度、生态监测体系的运行细节及水质改善的显著成效,队员们则分享实验室数据分析的初步发现,双方围绕“高校监测数据补充官方体系”“护水宣传形式创新”等议题深入探讨。管理处赠送的福州茉莉花,带着清甜香气寓意着:生态保护如茉莉绽放,需各方协同耕耘,方能让绿色成果持续芬芳。

 

 

社区实践,推动护水理念传承

        7月7日,福州市河下社区的“代际协同·生态共治”实践热闹开场,让护水理念跨越年龄传递。

晨间,老照片里“工业废水直排的黑臭河道”与如今“清水绿岸”的强烈对比,配上队员的细致讲解,让老年群体直观感受治理变迁,发放的护水手册上,重点内容被贴心标注,帮助长辈们轻松读懂护水关键;

 

 

        午后,社区入口的互动区成了青少年的乐园:“垃圾分类护水源”转盘转出“不同垃圾如何影响水体”的趣味知识,“绘美内河”创作工坊里,孩子们用画笔勾勒心中的清澈河岸,在涂色中理解生态原理。活动尾声,他们的作品与“河小禹”贴纸共同镶嵌在福州内河绘图KT板上,一幅生动的“护水行动图谱”就此成型,见证着从“认知”到“表达”的成长。

 

 

 

        此次系列实践活动,是福建农林大学“河小禹”实践队将专业实践与社会服务深度融合的生动写照。未来,带着实验室的分析数据与社区的实践经验,队员们将继续深耕内河保护一线,让青春力量在守护碧水的征程中持续闪光。

 

图文来源: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赴福州市“河小禹”内河调研实践队